2011/06/23

很感動ㄋㄟ~~答艾特集

答艾先生以前教過的一位學生,寫了一篇關於答艾的文章
真是神奇啊!



國中班導師.原住民.土地情懷

廖紹龍寫於 2011年6月22日 9:11

以前國中班導師是原住民,昨天才發現,原來我的老師在網路上寫下美麗的生命故事。

他的漢名是林榮清,阿美族人,族名是答艾,擁有阿美族的傳統技藝:陶藝。他現在沒有在東興國中任教,他回到原本祖先的發源地—台東都蘭。

今年五月,阿美族走上凱道抗議的新聞,訴說者原住民被壓迫百年的心聲。讓我訝異的是,答艾老師也在其中。他好像比較少用漢名了,所以答艾找到的故事反而比較多。目前老師正在都蘭那邊打造自己的陶舍,也有看到他們po在網路部落格上

最近正在籌拍的國片「賽德克巴萊」之所以打動人心,是因為台灣曾經也是那受壓迫的一群。這塊土地孕育了許多不同的族群:原住民、荷蘭.西班牙、閔南.客家、外省.日本、外籍配偶.勞工…以前是,現在是,未來,也是。以前台灣歷史課本提到,來到這塊土地的都是海洋民族,我們的優勢就是包容力。

哈哈,單純讓我講不公平,所以把相關的文章剪輯給大家看嚕~

阿美族凱道怒吼 抗議百年霸凌

都蘭部落族人答艾帶著全家總動員,一起夜宿凱道。答艾是國中教師,一子一女分別是國中、小年紀。

答艾夫妻說:「參與原住民運動,比要孩子待在家念書重要得太多。」他們認為,即使孩子還小,可能還不太懂「還我土地」或者土地對於原住民族的意義,但父母一定要帶孩子認識族群文化:「因為以漢民族為主體的教育是不會教的。」

98年4月7日晚上6點至8點學務處原住民事務組於北階軍訓教室辦理,講師為答艾(阿美族),漢名林榮清,與學生分享由都市回歸部落、拜訪部落耆老、拼湊古老製陶技術及製成都蘭陶的歷程,讓學生體會文化的傳承也需要創新的動力,師生共計186人參加。

海邊的孩子—陶土項鍊
答艾學陶藝學了十幾年,兩三年前才從中壢搬回都蘭去。有一回,藝術家撒古流到他的田裡去,竟然發現田裡頭的土,是陶土。「這不是上天賜給你的禮物嗎?」撒古流對著他說。於是他開始將家裡發現的陶土用在創作中。都蘭陶質地脆弱,容易破裂,適合低溫燒製,答艾用它來做泥漿釉,形成創作的另一項特色。

陶藝創作家答艾 用陶重回祖靈懷抱
您還記得,今年的廣播金鐘獎,有一位在台上教大家說「乃喉」的得獎人?他就是林清榮,答艾,來自台東都蘭部落的阿美族人。九年前,他開始學習製作現代的陶藝品。在他的創作中,除了融入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內涵,也試著表達原住民社會的處境。答艾的陶藝展,最近正在桃園縣立文化中心展出。記者瓦郁和威弓的報導

都蘭陶舍:是一個可以慢活、玩土、long stay的地方。由舍主答艾及總監阿汀成立,分享台東美景,及都蘭不一樣的生活。來看看,生活可以不一樣。。。

都蘭陶舍,臉書粉絲專頁

林答艾…好扯…連老師也有用臉書XD


謝謝!紹龍同學:D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